国防部3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我防长董军在庆祝解放军建军周年招待会上,首次直接点名台湾问题。
中国防长董军的强硬表态,解放军的军事动作,和台海局势的剧烈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
我防长对台表态不同寻常国防部3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国防部长董军在致辞中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
董军表示,我们决不允许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得逞,随时挫败任何外部武力干涉,为了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刻准备着!
展开剩余85%解放军的军事动作其实不仅仅是董军防长的表态,解放军的军事动作也有所变化。
7月17日,解放军以58架次军机(45架次越过中线)、9艘军舰形成 “三面围台” 态势。
这些演训不仅检验了部队联合制空、制海和区域拒止能力,更通过无预警抵近、多方向包抄的战术设计。
向 “台独” 势力传递明确信号:解放军已具备对台岛全域实施快速封控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解放军行动已突破传统 “中线” 概念。
根据国际法,台湾海峡属于中国内水,所谓 “中线” 本质是冷战时期美国为强化对台控制炮制的伪命题。
解放军战机常态化越线巡航,实质是对 “台独” 分裂行径的法律与军事双重反制,旨在从根本上否定台当局所谓 “领空” 主张的合法性。
正如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所言:“解放军一旦出手,必是重锤猛击”,这种高强度军事施压正在重塑台海力量平衡。
赖清德的焦虑:台独陷入困境在大陆方面的强硬姿态日益增强的同时,台湾内部的局势或许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赖清德的立场一直是他执政的支柱之一,但随着两岸军事对峙的加剧,他的处境却越发复杂。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台政策的调整,标志着 “台独” 势力 “倚美谋独” 战略的重大挫败。
7月,赖清德原定 “过境” 纽约的计划被美方以 “外交敏感时期需保持安静” 为由拒绝,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的窜美活动也同步流产。
这一变化与特朗普政府 “交易式外交” 逻辑密切相关,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背景下,美方更倾向于将台湾问题作为谈判筹码,而非无条件支持 “台独”。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民进党当局的 “金钱外交” 正失去效力。
美国对台军售虽未完全停止,但附加条件显著增加:2025年2月解冻的53亿美元 “援外资金” 中,8.7亿美元对台军援明确要求台方 “加大对美投资”。
这种 “以台制华” 与 “以台养美” 的双重剥削,导致台当局在国际事务中日益陷入经济失血与政治孤立的恶性循环。
越来越多国家响应中方呼吁,在涉台问题上重申一个中国原则,进一步压缩了 “台独” 的生存空间。
9.3阅兵的战略节点今年9月3日,解放军将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这不仅是一场军事阅兵,更是一场展示中国军力、捍卫国家统一的全球展示。
届时,中国将展示一系列先进武器,包括无人智能技术、水下作战装备、高超声速武器等新兴战力。
特别是解放军航母舰队的常态化部署,让台海的战略形势更加严峻。
对 “台独” 势力而言,阅兵式可能成为其政治命运的转折点。
解放军届时将向世界展示的不仅是装备优势,更是全域联合作战体系的成熟度。
例如,山东舰航母编队常态化部署台海周边,配合火箭军精确打击力量,已形成对台岛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的立体威慑网络。
正如董军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强调的:“面对强大的人民军队,‘台独’分裂行径如同螳臂当车”,
这种实力对比的悬殊,将使赖清德当局在国际舆论场更加被动。
台湾统一的民心不可忽视的是,岛内民众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民进党当局推行“台独”政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开始反思这一政策带来的后果。
根据2025年4月的一项民意调查,超过60%的台湾民众认为“武力拒统”不可行,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两岸争端。
这一民意转向表明,台湾民众已经渴望和平与稳定。
台当局的强硬立场和民意的日渐觉醒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大陆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全面施压,台湾民众对未来的忧虑不断加深。
而这些民意的变化,也将影响湾湾地区的走向,如果民心发生倾斜,湾湾地区政权的稳定性将面临极大考验。
两岸统一不可逆转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民意层面的变化,都表明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已经悄然形成。
董军防长的表态和解放军的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决心与力量。
而台湾的国际孤立和民意的转变,也让“台独”势力的前景愈加暗淡。
八一建军节,董军防长的强硬表态,解放军的军事大动作,台海局势的变化,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赖清德和他的“台独”势力,若不改变立场,恐怕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无论是军事上的压制,还是外交上的孤立,两岸统一的大势,已经无法逆转。
发布于:河南省驰盈策略-股票配资推荐网-正规杠杆炒股官网-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