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论先行,论证渐进
在古代的四大军功中,斩将、夺旗、先登、陷阵的含金量究竟如何?我们先给出结论:斩将的难度高于夺旗,夺旗高于先登,先登又高于陷阵。对于这一结论,若您心生疑问,不妨继续往下看,了解其中的逻辑。
可以将这四大军功分为两组,斩将和夺旗归为一组,先登和陷阵则是另一组。这样的划分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哪种军功的难度更高。对于进攻方来说,只要战役最终获胜,先登和陷阵几乎都会出现。特别是在攻城战中,先登意味着第一个登上敌方城楼,陷阵则是最先冲入敌阵的勇士。这两项表现,不论是出于能力还是运气,都会在胜利的一方中有所体现,几乎可以视为每场战役的常态。
然而,斩将与夺旗则不然。它们的出现频率远远低于先登和陷阵。历史上,很多次战争胜利之后,敌方主将依然逃脱,带着指挥旗帜撤退。以三国时期为例,能做到斩杀敌将的几乎只有关羽、庞德、张辽、乐进、吕蒙等少数几人。由此可见,斩将的难度非同小可,且出现频率也较低,这就使得斩将的价值更高。而从奖励的角度来看,斩将无疑要比先登和陷阵更为丰厚。
展开剩余72%二、奖励与价值的排序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先登和陷阵的奖励情况。有人可能会提到明朝李如松在抗倭援朝战役中的事例,他曾许诺对先登者给予数千两的奖励。然而,这笔奖励最后并未兑现,甚至险些引发兵变。就一般而言,古代对先登的奖励从先秦时期的50至100两银子,到清朝时依照城池大小的100至300两不等,奖励水平并不算特别丰厚。而陷阵的奖励则更加微薄,甚至可以说只有先登奖励的一半。例如,清顺治年间的陷阵奖励仅为先登的50%左右,因此将先登排在第三,陷阵排在第四,是最为客观的排序。
再来看看斩将与夺旗的奖励。元史中有一则有趣的记载,描述了伊苏戴尔的经历。首先,他完成了先登任务,获得了超过100两的奖励。之后,他又斩杀了敌方将领,于是被封为百户,成为军官。而他的主帅认为这样的奖励不足以体现其功绩,于是又将他晋升为千户。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斩将的封赏远高于先登,仅从加官进爵的层次来看,斩将的奖赏要显得更为丰厚。至于夺旗,虽然其目标是破坏敌方的指挥系统,但它相比于斩将,仍然显得较为轻微。斩将不仅摧毁了敌方的指挥工具,更是直接打击了敌方军队的核心指挥者,这对后续战斗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历史人物事迹的启示
从历史上的人物事迹来看,斩将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陷阵为例,代表人物高顺虽有一定的名声,但与一流名将的差距仍然明显。而先登的代表人物如乐进、韩世忠、常遇春等,则处于更高的层次,他们在攻坚战中每次都能安然无恙地率先登上城楼,展现了其非凡的个人能力,绝非仅凭运气。由此可见,先登并非简单的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有着极高的个人素质要求。
至于斩将,历史上类似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关羽凭借斩杀颜良一举成名,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庞德斩杀郭援后,也获得了都亭侯、中郎将的高位。而这些斩将的功绩,不同于先登和陷阵,往往不需要多次战斗来证明,某一战的斩将便足以改变战局,甚至改变整个战争的走向。就像杨喜,凭借在混战中抢得项羽的一条腿,便被封为赤泉侯,成为刘邦的重要功臣。斩将的功绩不仅带来了即时的封赏,还可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家族也因此得以延续数百年。
总之,斩将的功绩远远高于先登和陷阵,也不应与后者相提并论。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勇气,更是战场上对敌方指挥系统的彻底摧毁,具有无法比拟的战略价值。
发布于:天津市驰盈策略-股票配资推荐网-正规杠杆炒股官网-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