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大家好!
今天咱们不聊家长里短,也不扯明星八卦,来聊点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话题。
您可能要问了,历史这玩意儿,不就是过去的事儿吗?
跟咱们现在有啥关系?
哎,您可别小瞧了历史,很多时候,咱们现在遇到的事儿,都能从历史里找到点影子,或者说,历史就是咱们未来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想跟大伙儿唠唠为啥咱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总被大家伙儿称为“盛世”,那叫一个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可一提到宋朝和明朝,虽然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但总感觉比汉唐差了那么点意思,尤其是对外打仗的时候,汉唐那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那气势,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可宋明呢,咋就常常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呢?
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咱们中学历史课本上不是总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这话听着挺玄乎,但道理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那汉唐和宋明,它们的“经济基础”到底有啥不一样呢?
今天,咱们就来深挖一下这个“经济基础”的核心——“田制”,也就是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制度。
别看这词儿有点生僻,但它可实实在在影响了王朝的命运,甚至决定了汉唐和宋明之间的实力差距。
咱们先说说汉朝和唐朝。
您想啊,汉朝为啥能叫“汉族”、“汉人”?
为啥现在咱们还管爷们儿叫“壮汉”、“好汉”?
这都是汉朝留下来的文化印记,你说它牛不牛?
再看看唐朝,全世界有多少“唐人街”?
这可不是谁吹出来的,是唐朝强大的影响力摆在那儿呢!
为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虽然时间短了点,但“China”这个词儿,据说就是从“秦”音译过来的,也说明秦朝那会儿也是相当硬核的。
这些真正强大的王朝,那都是能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烙印的,吹牛是吹不出来的。
那么,汉唐的“田制”到底有啥特别的呢?
咱们都知道,秦朝那会儿,商鞅变法,搞了个“名田制”,汉朝呢,基本是继承了秦朝的这套玩法。
这“名田制”是啥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根据你个人的爵位高低,给你分地。
爵位越高,国家给你的宅基地和耕地就越多。
当然了,这可不是说国家把所有土地都收走了,然后重新分配。
您想想,那会儿刚打完仗,人口锐减,好多地都荒了,国家就把这些没人要的荒地分给老百姓去种。
至于老百姓祖上传下来的地,或者自己买的地,那还是归个人所有。
但是,国家分给你的地,那可就带着国家的烙印了,本质上所有权还是国家的。
就好比您在单位分的福利房,您住着舒服,但产权还是单位的。
唐朝呢,玩的是“均田制”,跟汉朝的“名田制”有点像,都是国家根据你家的人口、劳动力情况,把地分给你。
同样,这也不是把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而是针对那些没主儿的荒地,分给那些没地的老百姓。
您可能会问了,国家管着这些地,有啥好处呢?
好处可大了去了!
首先,征兵那叫一个容易,而且士兵的士气那叫一个高涨!
您想想,国家把地分给你,让你有饭吃,有家住,一家老小都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你对国家是不是就有了归属感?
当国家需要你上战场的时候,你是不是更愿意去?
毕竟,保卫国家不就是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家园嘛!
文章里就说了,汉唐那会儿,征兵可容易了,士兵打仗那叫一个拼命,有时候甚至自己掏钱买装备,国家可省了不少军费!
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军民一心”嘛!
其次,国家对基层的管理那叫一个到位!
好多人老说古代“皇权不下乡”,但在汉唐那会儿,这话可就不对了!
你想啊,国家要分地,要管理这些分出去的地,那就得对基层有非常强的掌控力。
文章里提到,汉朝那会儿,乡长(叫“乡部啬夫”)每年都得统计户籍,包括每家每户有多少人,有多少地,都得登记得清清楚楚,然后上报给县里。
这说明啥?
说明汉唐时期,国家对老百姓的生活情况那是了如指掌,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力那叫一个强!
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头,都在国家的“账本”上,这样才能保证“名田”和“均田”顺利实施。
这不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精细化管理”吗?
再来看看宋朝和明朝。
您会发现,这哥俩在“田制”上跟汉唐可就大不一样了。
宋朝呢,直接就“不立田制”了,国家基本上就不再干预土地的买卖和流通了。
明朝更厉害,土地买卖那叫一个自由化,甚至还出现了“永佃权”(就是你租别人的地,只要交租子,这块地就可以一直由你家种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说明啥?
说明土地基本上都彻底私有化了,国家对手里的土地资源掌控力大大减弱了。
这土地彻底私有化,又会带来啥问题呢?
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征兵那叫一个困难,财政压力那叫一个大!
土地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了,国家再想征兵,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为啥?
因为老百姓会觉得,“我的地是我的,打仗是国家的事儿,跟我有啥关系?”于是,国家就得花钱去雇兵,也就是“募兵制”。
雇兵嘛,就得给钱,给得越多,国家的财政压力就越大。
而且,花钱雇来的兵,能有多强的战斗意志?
跟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汉唐将士比起来,那股子拼劲儿可能就差了一大截。
您还记得朱元璋吗?
他估计是看到了汉唐强大的秘密,也想学着搞一套,就弄了个“卫所制度”,想学隋唐的“府兵制”。
可他没想到的是,那时候土地已经彻底私有化了,卫所的土地很快就被个人侵占了,没了经济基础,卫所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其次,皇权那可就真的“不下乡”了!
宋明时期,因为土地都归个人所有了,国家就不需要像汉唐那样,对每一寸土地都进行详细的管理了。
基层管理也就相对松懈了,皇权自然也就“不下乡”了。
这就像一家大公司,如果所有资产都归员工个人所有,公司对员工的约束力自然就弱了,很多事情就没法统一调度了。
最后,咱们再来聊点更深层次的。
其实啊,汉唐之所以强大,说到底就是国家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掌控和调配资源。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被国家掌控,就能轻而易举地组织起大规模的军队和支前民夫。
而宋明呢,土地都散落在个人手里,国家就像一盘散沙,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您想想,这不就是为什么,面对金国和后金这样的小国,宋明后期却屡屡吃亏的原因吗?
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的组织能力崩溃了,变成了一盘散沙,很容易就被人家各个击破。
所以啊,从历史教训来看,国家对一些关键领域的掌控,对资源的有效调配,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像咱们现在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是很难实现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
想想咱们国家在面对疫情、脱贫攻坚、建设大工程这些事儿的时候,是如何展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的,这不就是历史经验的传承和发展吗?
还有一点,您可能也好奇,为啥汉唐时期汉奸比较少,可宋明之后汉奸就多了起来呢?
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文章里从“田制”的角度给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解释。
在汉唐时期,国家掌控着大量土地资源,如果你敢做汉奸,国家分给你的地、宅子,随时可以收回,让你一无所有。
这种经济上的制约,无疑会大大减少投敌的风险。
但到了宋明,土地彻底私有化了,个人的经济基础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么,在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候,一些人可能会从“最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反正我的地是我的,投靠谁都一样”,甚至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选择做汉奸。
当然,这只是一个角度的解释,民族气节、个人品德这些因素同样重要。
但经济基础对人的行为选择,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所以啊,通过汉唐和宋明“田制”的对比,咱们就能看出来,一个王朝的强大与否,绝不仅仅是军事力量那么简单,它背后深藏着一套复杂的经济基础和国家组织能力。
汉唐的“田制”模式,使得国家对土地这一核心资源拥有强大的掌控力,从而能够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实现国家层面的目标,包括强大的军事力量。
而宋明的土地私有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也削弱了国家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掌控力,使得国家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你看,历史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它不光是过去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咱们现在和未来的路。
咱们现在常说要“高质量发展”,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就是在学习历史,总结经验,更好地掌控和调配资源,提升国家组织能力,让咱们的民族能够持续强大下去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国家组织能力,一切宏伟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
而只有国家掌控足够有效的资源,才能抵御风险,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驰盈策略-股票配资推荐网-正规杠杆炒股官网-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